Quantcast
Channel: 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白海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5

彰化「加能」風場通過環評初審 憂衝擊大肚溪口濕地 能源局限採「潛盾工法」

$
0
0
環保署昨(17)日舉行彰化外海「加能」離岸風場第三次環評初審,此案海陸工程涉及瀕危物種「金黃鼠耳蝠」棲地及白海豚活動範圍,專案小組仍決議通過,但要求施工陸纜應避開金黃鼠耳蝠及珍稀植物熱區,布設海纜時若發現鯨豚,則應將工作船船速降至3節以下。 彰化縣府另提出,希望海纜上岸點迴避「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能源局則回應,未來會規範業者以「潛盾工法」穿越大肚溪,以減輕衝擊。 憂海纜上岸衝擊大肚溪口濕地 能源局:將限制以「潛盾工法」施工 位於彰化外海,由北陸能源規劃的加能風場離岸最近約43公里、水深52~60公尺,開發面積約76平方公里,預計設置30~43部、單機裝置容量14~20MW的風機,最大裝置容量為602MW,採三腳套筒式基礎,若地質條件允許,也會優先採用打樁噪音較小的「管架式負壓沉箱基礎」。 由於海纜工程預計在彰化北側共同廊道或台中港區上岸。台中上岸點南側不遠處就是大肚溪,為台中市、彰化縣共同管轄的「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彰化縣政府就要求,風場海纜、陸纜都須避開大肚溪口濕地。 規劃中的離岸風場眾多,能源局目前正在規劃西部海岸的海纜上岸共同廊道。能源局表示,大肚溪旁的上岸點涉及保護區,「確實比較麻煩」,不過先前已和農委會、海委會等相關單位商議,達成初步結論,海、陸纜若經過此區,須採用「潛盾工法」,從地底跨過大肚溪,避免影響生態。 不過,潛盾工法成本偏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