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日前分享2023年度白海豚調查結果,顯示目擊白海豚共20群次,且超過半數為育幼群體,在29隻辨識個體中,有一隻為新加入的少年期個體,且連續三年皆有目擊紀錄且體表特徵明顯,推估白海豚族群成體數量約50隻。 這隻少年白海豚編號為「OCA070」,自2021年起已連續三年在雲林外海被紀錄到。海保署進一步說明,29隻白海豚的年齡結構分別為老年期2隻、壯年期4隻、青年期8隻、少年期15隻及21隻次幼豚,幼豚因體表特徵較少故未納入個體資料庫,故目前白海豚個體影像資料庫達70隻。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調查的個體辨識中,少年期個體占整體一半以上,且目擊之育幼群多集中於彰化以南海域。而根據近年調查顯示,白海豚族群主要育幼範圍位於彰化縣崙尾水道口至濁水溪口、雲林縣新虎尾溪口至箔子寮漁港、嘉義縣布袋港至台南市急水溪口等海域。 此外,海保署也於2023年,在雲林海洋氣象樁及新虎尾溪口設置的兩監測站,各進行2次14天水下錄音機佈放,錄製白海豚的聲學錄音檔,並藉本次機會分享給民眾。 海保署說明,當白海豚在進行溝通及社交行為時,會發出 「窄頻哨叫聲」(whistle) ,探測及覓食則會發出 「寬頻搭聲」(click) ,前者多發生於白天,後者則多發生於夜晚。藉由水下聲學監測,能更瞭解白海豚棲地環境背景資訊。 為讓大眾更加了解白海豚,海保署也將近年觀測到的白海豚個體辨識資料,更新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