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環評大會昨(26日)審查環洋、渢妙與海盛三個離岸風場,要求開發單位加強鯨豚等生態監測,三案皆予以通過,成為能源局公布共同廊道後首波通過環評的風場。與會環團卻認為,環評審查違背離岸風電政策環評原則,後續將展開行政救濟程序。 加強鯨豚與蝙蝠監測 三離岸風場順利過關 經濟部去年底公布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首輪選商結果,由環洋、渢妙、海盛、海鼎二、加能、海峽、達天七座離岸風場獲得容量分配。環保署環評大會昨日審查環洋、渢妙與海盛三個離岸風場,歷時3.5個小時,三案皆順利通過,成為 公布共同廊道 後首波通過環評的選商風場。 渢妙風場 CIP開發的渢妙風場位在台中外海,風場總面積約256平方公里,離岸最短距離約35公里,總裝置容量1800MW,北區風場海纜由通霄廊道上岸;南區風場由中清廊道上岸。 由於周邊風場眾多,此案水深又深,環委關注累加效應,要求優先使用負壓沉箱工法,並在鯨豚觀察時就同時做海洋爬蟲類調查。 苗栗三(海盛) 風睿能源(SRE)推出的苗栗離岸風力發電計畫三(海盛),位在苗栗通霄鎮外海,面積約85平方公里,離岸最近約20公里,總裝置容量1104MW,海纜規劃自竹南、通霄廊道上岸。 環評同樣決議,要求鯨豚觀察時就進行海洋爬蟲類調查,夜間打椿也應執行鯨豚水下聲學之監測,並設置範圍1500公尺之熱影像儀。 環洋風場 環洋風場由台亞風能開發,位在彰化芳苑外海,風場面積約53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