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白海豚
Viewing all 22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首見! 併網問題未解、環署新增開發禁區 德離岸風電開發商主動撤案

$
0
0

離岸風電開發,首見開發商撤案。德商達德能源集團wpd旗下位在彰濱工業區外海的風場,原訂今(31日)要進行環評專案小組初審,但審查前wpd卻指出,目前彰化外海併網問題未解決,開發期程不確定性高,加上環保署提出非正式公告文獻輔助審查,開發風險過大,因此決定撤案。

wpd原訂開發的離岸風場,全名為「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外海設置離岸風力發電廠」,場址在彰化外海水深15至45公尺處,裝置容量最大預計240MW,但場址並沒有在經濟部能源局所公告的36塊區塊開發場址內。

相較於台電減少開發面積,wpd則選擇直接暫緩開發,今日也直接申請撤銷環評審查。目前農委會預公告的白海豚保育區,是在離岸1至3海哩(約1.8至5.4公里)內,但根據環保署2周前公布的圖資,wpd的風場則幾乎全數位於農委會所指的白海豚分布範圍內、甚至部分位於大肚溪口白海豚出沒熱區。業者即表示,當時之所以申請開發,就是看準風場位置已避開農委會預公告的保育區,但現在環保署卻又出示新圖資,必須重新評估開發可行性。

wpd聲明指出,彰化地區申請量體大,但目前併網問題仍相當棘手,整體開發期程不確定性相當高,再加上環保署日前又提出非正式公告文獻輔助審查,讓風場開發風險過大,整體評估後決定暫緩開發。


彰化離岸風場多 海纜上岸將走「共同廊道」

$
0
0
彰化外海風場條件優良,離岸風機潛力場址多達13處。為避免各廠商各自規劃海纜上岸處,衝擊海岸生態,經濟部八月特地核定彰化南、北二個「共同廊道」,限制纜線必須在廊道範圍上岸。不過,早在2013年就完成環評的福海風場,則維持原規劃在彰化漢寶上岸。4日,新任環保署環評委員特地前往海纜上岸處勘查。 由於海纜開挖埋設,擾動懸浮物質將嚴重影響彰化沿海的牡蠣、文蛤養殖,環評委員希望廠商協調集中施工,不要埋一次管線就重新挖開一次,像道路施工一樣。此外,海纜從風場到岸上還是會穿越白海豚棲地(重要棲息環境預定劃設範圍),環委要求廠商環評時務必交出棲息環境與海纜路徑關係,並提出影響範圍與時程。 彰化風場特別多 海纜走「共同廊道」減少環境衝擊 彰化是所有離岸風場數目最多的縣。除了潛力場址13處,還有先期示範獎勵階段就已設立的福海、台電一期,以及能源局已備查的西島。 為減少海纜上岸的環境衝擊,經濟部規劃二處上岸範圍,即為「共同廊道」。2017年8月核定並公告 「彰化離岸風電海纜上岸共同廊道範圍」 ,北側在鹿港外的彰濱崙尾工業區,南側在芳苑,均可容納多條海纜上岸。 目前正在進行環評的彰化風場都將走共同廊道。但福海的二隻示範風機早在2013年就已通過環評,上岸點也確定在彰化漢寶,因此彰化共計三處上岸點。 環委關注:減少施工次數 海纜施工穿越白海豚棲地 4日上午,環保署在漢寶辦理現勘說明會時,...

中華鯨豚協會:我們支持保育與綠能雙贏的風機建設

$
0
0
台灣西海岸居住著一群特別的白海豚,本來無人知曉,後來卻遇到重重難關。因國光石化要蓋在牠們生活的地方,白海豚才廣為人知。後來,國光石化計畫停止,政府也將他們的棲地劃為他們的重要棲息環境(未公告),然而如今牠們卻又要面臨新的挑戰——離岸風機的建設。 離岸風力發電是政府重要綠能政策,對於能源自主、綠色能源、非核家園、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等等,離岸風電都相當重要。可是,離岸風機在建造的過程中,要先將很粗的基樁打入海底,做為風機架設的基礎,這個過程需要沈沈地重擊近5000下,才能將直徑四到十多公尺粗的基樁打入海底數十公尺深,費時至少數小時。 這支極重的基樁,每打一次,都會釋放出巨大的聲響,如此巨大的噪音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管制及減噪措施,將包含中華白海豚在內的鯨豚造成嚴重的傷害。輕會讓鯨豚遷徙離開牠們的棲地,躲到一個噪音較小,卻可能不適合牠們休息及覓食的環境;重則會損傷鯨豚的聽力,在混濁的海中,鯨豚只能靠聽力回聲定位辨認環境,一旦聽力損傷,無疑就是又聾又瞎,將完全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 目前,離岸風機開發廠商正紛紛將開發案送環評審查,但因為政府遲遲未訂相關水下噪音的規範,各廠商因成本考量,於環境影響說明書中對於鯨豚保護對策多採最低標準,就是僅承諾打樁的水下噪音不會立即造成鯨豚的聽力損傷 [註1] 。另外,環境影響說明書中陳述噪音相關事實時所使用的音量單位不統一 [註2] ,...

【你來報報】2017海洋哺乳類雙年會 尋求綠能、保育、漁業三贏之道

$
0
0
2017第22屆海洋哺乳類雙年會結束,今年多了許多空拍機作生態調查的報告,雖然研究設備、方法都有改進,但是全世界瀕臨滅絕的海洋哺乳類越來越多,全世界都在苦思保育的方法。大會結束之前,邀請IUCN鯨豚小組的主席,Randall Reeves,專題演講:「21世紀的淡水水域的鯨豚,是否能存活,如果能存活,為什麼?」 一般來說,鯨豚的棲息地分成三種,深海、淺海、河中。以淺海跟河中的海豚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Randall 舉出中國長江的白鰭豚、印度河裡面的江豚、亞馬遜河裡面的江豚、還有墨西哥灣鼠海豚,最大的威脅是水壩跟漁業,以亞馬遜流域來說,近年來興建了接近百座的水壩。下游的漁民也因此漁獲量減少,與海豚產生更激烈的競爭關係。漁獲量越小、網子越多、網子越多、生態更破壞、漁獲量更小的惡性循環。而海豚是生態系的指標,如果海豚滅絕,也表示這個地方的生態已經嚴重破壞了。 先進國家都不一定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以加拿大來說,有一群定居型的虎鯨,他們仰賴鮭魚作為食物來源,但是鮭魚被漁民大量捕撈,殺人鯨的食物來源越來越少,加拿大希望可以有限制漁業的政策,不過目前還是無法執行。Randall本身也是台灣白海豚保育的國際顧問團,他結尾的時候,還特別向大家宣布,台灣也是很需要世界各國的鯨豚專家協助。但是非常可惜的是,Randall 從事鯨豚研究超過30年,還是沒有辦法說出如何避免這些鯨豚滅絕的方法。...

大海這麼遠 為何我在陸上也可能害到鯨豚?

$
0
0
今年初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曾邀請學者來台,國內外各方學者們發表各地的鯨豚研究,綜合各家學者於第一線的研究觀察,探究鯨豚族群於海洋世界,因承受人為壓力,所帶來的徵兆與影響。 隨人為活動進入海洋的噪音 「習慣」不代表沒有影響 首先,祕魯鯨魚中心的獨立研究員Marie-Francoise Van Bressem表示,瀕危鯨類身上最常見的疾病,往往是人類所造成壓力因子。例如因漁業工業、船隻撞擊、海底打樁、氣候變遷、生物化學汙染等所產生的壓力,將會造成很多小型齒鯨發生擱淺問題,或是染上缺血性的皮膚病、身上產生纖維狀的疤痕,這些人為壓力都會對哺乳類動物產生影響,那麼聲音又會對鯨豚產生什麼影響? 海洋哺乳動物發展出一套聲音感知複雜的系統,有牙齒的鯨豚類擁有聲納系統,會利用回聲定位來導航和覓食,總觀來看,牠們利用聲音進行與社會交際,抹香鯨不同家族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方言,每一隻瓶鼻海豚都有獨特的哨音,聲納系統也用來導航和覓食,傾聽大環境聲音尋找食物與躲避天敵。 人為發出的中型聲納會影響鯨豚導航能力造成擱淺,經研究顯示,船隻往返所產生的撞擊與噪音,會使鯨豚皮質類增加,表示牠們承受很多壓力。當我們討論離岸風機討論第一個面向是打樁將會造成鯨類聽力受損問題,並且造成空間判別的錯亂,水下翻騰也會帶起海底的汙染,船隻往返增加,產生撞擊的頻率也會增加。 澳洲科廷大學海洋科學與科技中心主任Christine...

離白海豚棲地最近2公里 雲林離岸風場環評初審過關

$
0
0
「雲林離岸風場」計畫14日下午在環保署進行第二次環評小組初審,獲得予以通過的結論,全案仍待環評大會確認。 此案是雲林縣海域唯一的離岸風電案,開發單位德商wpd在5月時,就已與雲林縣政府集團 簽署了綠電交易合作備忘錄 。但此案開發區域包含外傘頂洲,是白海豚重要繁殖熱區,因此遭到環團反對,認為對白海豚衝擊過大,並直問為何沒符合政策環評定案的「先遠後近」原則。 此案選址在雲林台西、四湖、口湖鄉外海,但卻與白海豚重要棲地相鄰,在業者的主動退縮後,最近處的距離仍僅2公里。 在外傘頂洲的北側海域,曾是白海豚活動熱區,在2011年台大教授周蓮香團隊的調查中,仍目擊許多社交、母帶子的育幼活動。雖然業者表示,根據資料在2008到2016之間,白海豚在當地海域的活動已呈現下降趨勢,但環保團體仍相當擔憂,因為白海豚族群數量已達非常危急的狀態,且前日又傳出一隻白海豚死亡的消息,仍要求業者要在減噪、風機的選用上展限誠意。 蠻野心足協會要求要承諾使用套筒式而非單樁式的風機基樁,以減少施工時的噪音,中華鯨豚協會提出棲地邊緣不大於140dB SEL、距750公尺不大於160dB SEL的工程噪音現值,以免影響白海豚的行為。 業者表示,願意優先考量採用套筒式的基樁,但仍要看實際的工程上何者有利。雖然套筒式的聲響較小,但一組有四個基樁,反而將用上更多時間施工,仍須評估。此外,面對環署打算盤點、...

中國環保組織成功阻止新海南機場填海

$
0
0

據報導,中國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成功讓海南三亞新機場的填海工程項目暫時停工,這是中國環保組織顯有的勝利。

據報導,今年5月,自然之友發現有企業在海南三亞新機場相關海域填埋深海,海面一大片海域已經接近陸地化,岸邊海沙大量減少,海中珍貴珊瑚被毀。此外,輪船向海面排下油污,但這裡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繁育、覓食的場所。

自然之友批評中國海洋部門監管不力,不僅未依法制止違法填海行為,也未能制止因填海違法採砂的行為。根據訊息指出,自然之友前後11次向有關部門遞交資料並在媒體跟進項目進展,包括今年4月向海洋局提交關於這項工程對海洋環境影響的報告書。

本(11)月9日,自然之友收到海洋局通知,表示三亞新機場人工島專案因報告書存在較多問題,海洋局已於7月對報告書做出不予批准的決定,三亞新機場填海工程項目已於7月25日全面停工。

死亡鯨豚松柏港現蹤 將送科博館製標本

$
0
0

海巡署中部地區巡防局第三海岸巡防總隊日前接獲通報,指出有民眾在台中松柏漁港附近發現一隻死亡鯨豚,經鯨豚協會人員研判為中華白海豚,將運送到自然科學博物館製作標本。

海巡署中部地區巡防局第三海岸巡防總隊今天(15日)發布新聞稿表示,13日晚間接獲潘姓漁民報案,指出台中市大甲區松柏漁港北邊岸際發現一隻死亡鯨豚,海巡人員抵達現場,隨即將死亡鯨豚搬移至安檢所外停車場空地放置,待鯨豚協會人員協助處理。

14日中午,鯨豚協會人員抵達現場實施測量及判別作業,後續海巡人員協助將死亡鯨豚搬上貨車。鯨豚協會人員表示,初步判定為中華白海豚,身長約180公分,將規劃運送至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製作標本。


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廈門成立 目標遏制種群衰退

$
0
0

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昨(5)日在廈門舉行啟動儀式,包括香港、台灣相關機構共同參與的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同時成立。

據中新社報導,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由中國農業部制定,同時在中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支持下,由中國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發起成立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

根據該行動計劃的目標安排,近期到2021年,重點區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衰退趨勢須得到有效遏制,70%的中華白海豚的重要分布區域獲得有效保護;遠期到2026年,中國中華白海豚要獲得切實保護,90%以上的中華白海豚的重要分布區域獲得有效保護。

港環團研究揭高速船減白海豚八成聽力 增撞船風險

$
0
0

香港漁護署今年發表的中華白海豚監測報告顯示,香港水域錄得的白海豚數目僅存47隻,創紀錄新低。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16年10月至今(2017年)9月,於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的南大嶼一帶水域,開展首次全天候海底聲音研究。研究發現,海上繁忙交通,尤其是平均每7.5分鐘的高速船、令中華白海豚對聲音的聽力降低最多八成。海豚對聲音十分敏感,牠們主要透過聲音覓食和溝通。聽力受損,恐增加撞船受傷風險,建議船隻減速或改道,未來冀開展船隻速減試驗計劃,同時,有學者認為,港珠澳大橋啟用可能可減低海水交通。

環署趕年底確認離岸風機19案 專家會議先統一水下噪音規範

$
0
0
環保署在今年下半年陸續做完19件離岸風機案的環評初審,並將從本週三(13日)開始,打在年底前一口氣以三次環評大會來完成一一確認,至於一路審查過程中最受關注的水下噪音問題,由於環保署打算訂出施工期水下噪音評估方法及閾值的共通性規範,因此在11日上午舉行專家會議。 目前環署與專家傾向比照德國的規範,警戒區750公尺處水下噪音聲曝值(SEL)不得超過160dB。而到場的外商,如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達德則表示,要用什麼規範都好,因為他們會以在歐洲施工的標準來台灣工作,只盼環保署提出明確的規範。 「之前千架風機時代都只是紙上談兵。」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直言,表示過去很多該做的調查與規範都沒有提出來,而經濟部卻又要求環保署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環評,因此才會有這樣一路趕到大會要確認通過這些案子前,還在設法討論出這些規範。而面對風機可能最快在明年下半就會正式開始施工,在明年能源局還在進行遴選、競標的程序時,環保署、農委會等相關部會將把握最後時間再討論與調查。 環署在11月底共完成19件離岸風機環評初審,其中多案為第二階段的潛力場址,遭限定要在今年底完成環評,此外,還有其他案子搭上順風車,也在這一波環評中要在年底前完成審查。 雖然由於離岸風機有做過政策環評,因此已有由遠而近、距離白海豚重要棲地1000公尺以上,及為鳥類保護規範等原則,讓個案環評的效率得到提升,但在水下噪音的部分,...

爭議風機環評 桃新翻身失敗 台電離岸二期爭議中過關

$
0
0
17日環保署進行第324次環評大會,爭議離岸風機案件台電離岸二期、桃新離岸風力兩案也在審查之列。由於這兩案離岸較近,前者有衝擊白海豚生態疑慮,後者也衝突當地牽罟、藻礁獨特的漁業文化,因此會前惹來民間團體抗議,訴求兩案都不該過關。 原先小組在初審建議台電離岸二期通過、桃新離岸不予開發,經過討論後,大會仍維持原議。 選址大肚溪出海口 台電離岸二期背政策環評「先外再內」原則 台電離岸二期在第一次初審時,由於離岸最近5.8公里、離白海豚1.5公里,有傷害白海豚與鳥類的疑慮而惹議。台電後來提出退後與縮減,將風場面積從118.6平方公里減為89.21平方公里;離岸距離從原規劃最近5.8公里退到9.7公里;離白海豚最要棲息區,從最近原先規劃的1.5公里加碼到4.2公里。並承諾使用施工噪音較小的套筒式基樁,也將讓出鳥類穿行廊道,並避開航港局預定航道等,因此獲得小組建議通過。 但環團仍緊咬此案違背政策環評的「先航道外再航道內」原則,更質疑台電喊出的退縮範圍,不見得就能確保白海豚棲地內不會受干擾。就是認為台電應該先提出「退縮後」的「噪音模擬圖」,同時將新的噪音模擬和白海豚棲地做重疊再說,此案應該暫緩,不應該躁進,以免淪為血色電力,讓只剩下60隻的白海豚就此滅絕。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雖然退縮了,但此案選址還是就在大肚溪出海口,仍是緊鄰了白海豚的兩大熱區,當地不但有鯨豚、魚類,也是遷徙性水鳥、...

風機遴選起跑 水下噪音規範還沒訂 學者籲開放資料補救

$
0
0
台灣的離岸風機開發,今(2018)年將進入經濟部的遴選程序中,不過風力發電可能帶來的環境衝擊,例如水下噪音要怎麼測量、怎麼評估,卻至今沒有完整的規範。如何減輕與補償,中研院學者建議,以資訊公開,納入公民參與來因應。 25日知洋科技公司、海洋工業技術聯誼會、國外技術商、國內關注離岸風機的環團等,合辦了「離岸風場環境風險問題及產業解決方案論壇」。其中水下噪音的測量與評估,最是討論焦點。 知洋科技總經理湛翔智指出,對於離岸風機的水下噪音,問題不只是施工打樁時而已,長期的船舶低頻噪音也應關注,尤其這些離岸風場陸續建置起來後,也可能造成航道、漁業範圍的改變,因此也應該一併納入評估。 目前美國、歐盟也是初步投入,包括台灣,亞洲各國都還沒有提出相關的監測評估規範。產業面臨水下噪音尚無完整規範,國內工程顧問公司也普遍缺乏水下聲學的技術,但風機、打樁的規格與技術仍處於不斷改變中,的確遭遇不少挑戰。 湛翔智表示,目前台灣對海洋動物的調查研究仍不足,對牠們受水下噪音影響的研究也是剛起步,若是參考國際經驗,目前是聲學與目測動物行為兩者並行來處理。 「以良心來說,我不認為可以隨便喊出來一個數字。」湛翔智透露,環保署曾經向他諮詢能否快速的得到一套水下噪音管制標準,但他以美國修訂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中的相關技術指引為例,表示至少要花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行,因為該有的公開收集意見、溝通,並不能省略。 湛翔智更提醒,...

離岸風機環評「年末出清」 福海二期翻案失敗確定出局

$
0
0
環署9日舉行兩次環評大會,一口氣審查了中能、福海、雲林、大彰化、海鼎等離岸風機環評案。前3案由於位在近岸,面臨民間團體的反彈,大彰化與海鼎則因為已在航道外而爭議較小,其中福海案雖然業者極力爭取翻案,不過在投票後,仍維持小組建議的不應開發,雲林離岸則需補正多項後再進大會確認。 這一批離岸風機案通過的案子預計的發電量合計就達4.6GW,9日經環評大會確認後,通過者將進入經濟部能源局的遴選,去年送審的27件離岸風機環評中,已有22案確認通過,確認駁回的有桃新、福海,處於「審查中」的3案,則是雲林還要補件再審。剩下尚未進入大會的,新北離岸是小組建議駁回、臺海桃園(W1N)小組建議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福海雖然是第一個通過環評的示範風場,不過至今沒有完成示範案2支風機的設置,相形之下,晚一步通過環評的上緯海洋,已在去年完成2支示範風機的建設。福海年初遭能源局認定進度緩慢,已失去示範意義,不但不再接受福海的展延申請,更取消其示範風場資格,之後不得領取獎勵補助,履約保證金也將沒收。 相鄰試辦案的二期,在環評過程面臨波折,小組原本建議打入二階環評,在業者提出退縮方案後,大會將它退回小組,小組再審後,卻反而提出不應開發的建議,今次大會最後確認此案不應開發。 除了一期2支風機遲遲未開發設置,已失去示範意義;二期的計畫又因為漁民激烈反對,甚至演變為訴訟,又恐衝擊白海豚、鳥類等生態。其離岸過近、...

台灣白海豚 美海洋暨大氣總署認列瀕危物種

$
0
0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在美東時間8日早上,因台灣沿海過度開發等環境因素,正式將台灣白海豚列入瀕危物種。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及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究顯示,台灣白海豚的數量已低於100隻,加上「沿海地區過度開發」、「淡水流量減少」等環境因素,因此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漁業部,正式將台灣白海豚列為瀕危動物保護法(ESA)中的瀕危物種。

根據蠻野心足提供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聲明稿摘要指出,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在仔細審核台灣白海豚的現況等各種訊息後判定,台灣白海豚是瀕臨滅絕的生物亞種。


建人工島發展東大嶼都會 白海豚慘被犧牲?

$
0
0

為期5個月的香港「土地大辯論」諮詢已於上月底展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的建議,當中分為短中期選項,中長期選項及概念性選項。6個中長期選項(即有潛力於未來大約10年至30年內提供額外土地)中,包括幾個爭議性的選項。

香港漁護署2017年發表的中華白海豚監測報告顯示,該港水域錄得的白海豚數目僅存47隻,創有紀錄新低。環團認為與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工程、海上交通繁忙等有關。如落實發展東大嶼都會方案,將令人更關注中華白海豚的安危。同時,香港政府評估中部水域填海可能對周邊的多種水質、生態敏感受體及漁業資源造成潛在影響,包括珊瑚群、香港雙足蜥、白腹海鵰、江豚、魚類養殖區等。而橋樑及隧道等也可能對水流及水質造成影響。

2017海洋哺乳類雙年會 尋求綠能、保育、漁業三贏之道

$
0
0
2017第22屆海洋哺乳類雙年會結束,今年多了許多空拍機作生態調查的報告,雖然研究設備、方法都有改進,但是全世界瀕臨滅絕的海洋哺乳類越來越多,全世界都在苦思保育的方法。大會結束之前,邀請IUCN鯨豚小組的主席,Randall Reeves,專題演講:「21世紀的淡水水域的鯨豚,是否能存活,如果能存活,為什麼?」 一般來說,鯨豚的棲息地分成三種,深海、淺海、河中。以淺海跟河中的海豚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Randall 舉出中國長江的白鰭豚、印度河裡面的江豚、亞馬遜河裡面的江豚、還有墨西哥灣鼠海豚,最大的威脅是水壩跟漁業,以亞馬遜流域來說,近年來興建了接近百座的水壩。下游的漁民也因此漁獲量減少,與海豚產生更激烈的競爭關係。漁獲量越小、網子越多、網子越多、生態更破壞、漁獲量更小的惡性循環。而海豚是生態系的指標,如果海豚滅絕,也表示這個地方的生態已經嚴重破壞了。 先進國家都不一定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以加拿大來說,有一群定居型的虎鯨,他們仰賴鮭魚作為食物來源,但是鮭魚被漁民大量捕撈,虎鯨的食物來源越來越少,加拿大希望可以有限制漁業的政策,不過目前還是無法執行。Randall本身也是台灣白海豚保育的國際顧問團,他結尾的時候,還特別向大家宣布,台灣也是很需要世界各國的鯨豚專家協助。但是非常可惜的是,Randall 從事鯨豚研究超過30年,還是沒有辦法說出如何避免這些鯨豚滅絕的方法。...

大海這麼遠 為何我在陸上也可能害到鯨豚?

$
0
0
今年初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曾邀請學者來台,國內外各方學者們發表各地的鯨豚研究,綜合各家學者於第一線的研究觀察,探究鯨豚族群於海洋世界,因承受人為壓力,所帶來的徵兆與影響。 隨人為活動進入海洋的噪音 「習慣」不代表沒有影響 首先,祕魯鯨魚中心的獨立研究員Marie-Francoise Van Bressem表示,瀕危鯨類身上最常見的疾病,往往是人類所造成壓力因子。例如因漁業工業、船隻撞擊、海底打樁、氣候變遷、生物化學汙染等所產生的壓力,將會造成很多小型齒鯨發生擱淺問題,或是染上缺血性的皮膚病、身上產生纖維狀的疤痕,這些人為壓力都會對哺乳類動物產生影響,那麼聲音又會對鯨豚產生什麼影響? 海洋哺乳動物發展出一套聲音感知複雜的系統,有牙齒的鯨豚類擁有聲納系統,會利用回聲定位來導航和覓食,總觀來看,牠們利用聲音進行與社會交際,抹香鯨不同家族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方言,每一隻瓶鼻海豚都有獨特的哨音,聲納系統也用來導航和覓食,傾聽大環境聲音尋找食物與躲避天敵。 人為發出的中型聲納會影響鯨豚導航能力造成擱淺,經研究顯示,船隻往返所產生的撞擊與噪音,會使鯨豚皮質類增加,表示牠們承受很多壓力。當我們討論離岸風機討論第一個面向是打樁將會造成鯨類聽力受損問題,並且造成空間判別的錯亂,水下翻騰也會帶起海底的汙染,船隻往返增加,產生撞擊的頻率也會增加。 澳洲科廷大學海洋科學與科技中心主任Christine...

離白海豚棲地最近2公里 雲林離岸風場環評初審過關

$
0
0
「雲林離岸風場」計畫14日下午在環保署進行第二次環評小組初審,獲得予以通過的結論,全案仍待環評大會確認。 此案是雲林縣海域唯一的離岸風電案,開發單位德商wpd在5月時,就已與雲林縣政府集團 簽署了綠電交易合作備忘錄 。但此案開發區域包含外傘頂洲,是白海豚重要繁殖熱區,因此遭到環團反對,認為對白海豚衝擊過大,並直問為何沒符合政策環評定案的「先遠後近」原則。 此案選址在雲林台西、四湖、口湖鄉外海,但卻與白海豚重要棲地相鄰,在業者的主動退縮後,最近處的距離仍僅2公里。 在外傘頂洲的北側海域,曾是白海豚活動熱區,在2011年台大教授周蓮香團隊的調查中,仍目擊許多社交、母帶子的育幼活動。雖然業者表示,根據資料在2008到2016之間,白海豚在當地海域的活動已呈現下降趨勢,但環保團體仍相當擔憂,因為白海豚族群數量已達非常危急的狀態,且前日又傳出一隻白海豚死亡的消息,仍要求業者要在減噪、風機的選用上展限誠意。 蠻野心足協會要求要承諾使用套筒式而非單樁式的風機基樁,以減少施工時的噪音,中華鯨豚協會提出棲地邊緣不大於140dB SEL、距750公尺不大於160dB SEL的工程噪音現值,以免影響白海豚的行為。 業者表示,願意優先考量採用套筒式的基樁,但仍要看實際的工程上何者有利。雖然套筒式的聲響較小,但一組有四個基樁,反而將用上更多時間施工,仍須評估。此外,面對環署打算盤點、...

中國環保組織成功阻止新海南機場填海

$
0
0

據報導,中國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成功讓海南三亞新機場的填海工程項目暫時停工,這是中國環保組織顯有的勝利。

據報導,今年5月,自然之友發現有企業在海南三亞新機場相關海域填埋深海,海面一大片海域已經接近陸地化,岸邊海沙大量減少,海中珍貴珊瑚被毀。此外,輪船向海面排下油污,但這裡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繁育、覓食的場所。

自然之友批評中國海洋部門監管不力,不僅未依法制止違法填海行為,也未能制止因填海違法採砂的行為。根據訊息指出,自然之友前後11次向有關部門遞交資料並在媒體跟進項目進展,包括今年4月向海洋局提交關於這項工程對海洋環境影響的報告書。

本(11)月9日,自然之友收到海洋局通知,表示三亞新機場人工島專案因報告書存在較多問題,海洋局已於7月對報告書做出不予批准的決定,三亞新機場填海工程項目已於7月25日全面停工。

Viewing all 22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