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在今年下半年陸續做完19件離岸風機案的環評初審,並將從本週三(13日)開始,打算在年底前一口氣以三次環評大會來完成一一確認,至於一路審查過程中最受關注的水下噪音問題,由於環保署打算訂出施工期水下噪音評估方法及閾值的共通性規範,因此在11日上午舉行專家會議。 目前環署與專家傾向比照德國的規範,警戒區750公尺處水下噪音聲曝值(SEL)不得超過160dB。而到場的外商,如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達德則表示,要用什麼規範都好,因為他們會以在歐洲施工的標準來台灣工作,只盼環保署提出明確的規範。 「之前千架風機時代都只是紙上談兵。」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直言,表示過去很多該做的調查與規範都沒有提出來,而經濟部卻又要求環保署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環評,因此才會有這樣一路趕到大會要確認通過這些案子前,還在設法討論出這些規範。而面對風機可能最快在明年下半就會正式開始施工,在明年能源局還在進行遴選、競標的程序時,環保署、農委會等相關部會將把握最後時間再討論與調查。 環署在11月底共完成19件離岸風機環評初審,其中多案為第二階段的潛力場址,遭限定要在今年底完成環評,此外,還有其他案子搭上順風車,也在這一波環評中要在年底前完成審查。 雖然由於離岸風機有做過政策環評,因此已有由遠而近、距離白海豚重要棲地1000公尺以上,及為鳥類保護規範等原則,讓個案環評的效率得到提升,但在水下噪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