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環保聯盟常務理事蔡嘉陽表示,13日有養蚵漁民在芳苑永興海埔地發現擱淺死亡的小海豚,他立即前往現場了解,初步了解小海豚約一、兩歲,立即通知鯨豚協會人員到場。
鯨豚協會人員到場後確認,擱淺的是公的台灣白海豚,身長約一公尺,出生約一星期,將被帶回嘉義大學進行初步研究,明天將交由科博館進行解剖,才能了解才剛出生的白海豚死亡確切原因。
蔡嘉陽表示,過去五年已有五隻白海豚死亡事件,但以往都是成年的大海豚,這次卻是才剛出生的小海豚,令人難過,但確切死因仍有待專家解剖之後才能進一步了解。
彰化縣環保聯盟常務理事蔡嘉陽表示,13日有養蚵漁民在芳苑永興海埔地發現擱淺死亡的小海豚,他立即前往現場了解,初步了解小海豚約一、兩歲,立即通知鯨豚協會人員到場。
鯨豚協會人員到場後確認,擱淺的是公的台灣白海豚,身長約一公尺,出生約一星期,將被帶回嘉義大學進行初步研究,明天將交由科博館進行解剖,才能了解才剛出生的白海豚死亡確切原因。
蔡嘉陽表示,過去五年已有五隻白海豚死亡事件,但以往都是成年的大海豚,這次卻是才剛出生的小海豚,令人難過,但確切死因仍有待專家解剖之後才能進一步了解。
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9岸巡隊今天(3日)表示,金沙鎮海邊發現1隻死亡鯨豚,疑似中華白海豚;整體外觀大致良好,死亡原因不明。屍體已就地掩埋。
金門岸巡隊隊長吳建冠表示,復國墩安檢所人員昨天執行守望勤務時,在金沙鎮E54據點岸際沙灘處發現一隻死亡鯨豚屍體,隨即通報海巡署第12巡防區勤務管制中心,由勤務管制中心通報中華鯨豚協會、金門縣政府農林科及動植物金門檢疫站有關人員前往處理。
吳建冠表示,經過縣府農林科鐘科長鐘立偉比對,這隻死海豚應是瀕絕保育類鯨豚中華白海豚,長約260公分、高約20分公、寬約23公分、整體外觀大致良好,死亡原因不明。屍體已就地掩埋。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日(13日)接報通知跟進一宗擱淺個案,在大嶼山大浪灣發現一條身長約225厘米的成年中華白海豚,性別不詳,發現時已是第四級嚴重腐爛,未能確定死因。這是今年第24宗被發現的海豚擱淺個案,也是今年首條擱淺的中華白海豚。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已將屍體運返海洋公園作進一步化驗。去年,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共處理八宗中華白海豚擱淺個案。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10日早上接獲一宗鯨豚擱淺個案,有身長約100厘米的幼年、雄性中華白海豚,被發現擱淺於屯門黃金海岸泳灘,屍身已嚴重腐爛。
自2006年三跑填海工程動工後,香港中華白海豚數目跌新低至47條。保育基金繼前(8)日才接獲有中華白海豚擱淺個案,事隔兩天再接獲通知,個案屬嚴重腐爛,未能確定死因,此已是今年第31宗擱淺個案。
保育基金已將屍體運返海洋公園作進一步化驗。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呼籲公眾,若發現懷疑鯨豚擱淺個案,可致電相關熱線,並提供發現擱淺的時間、地點、相片,讓行動組能盡快到場跟進。
漁護署1日公布最新一份《監察香港水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報告,指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有32條,是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亦較上年度的47條大減32%。報告又指,在北大嶼山水域,大華白海豚近年使用率大幅下降,在過去3年集中使用龍鼓洲一帶水域;港珠澳大橋工程竣工後,並未有任何回復數年前較高使用量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