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擱淺大嶼山西面 本年度第7宗
一隻成年中華白海豚,於今日(13日)被發現擱淺在香港大嶼山西面,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今早接報通知跟進,經檢驗後確定該隻海豚為雌性,身長226厘米,已經死亡,腐爛程度屬第二級「新鮮」。保育基金其後將該海豚帶回海洋公園作詳細解剖。此為本年度的第27宗鯨豚擱淺個案,當中有7宗屬中華白海豚擱淺個案。海豚為雌性,身長226厘米,已經死亡,腐爛程度屬第二級「新鮮」。圖片來源:香港海洋公園
View Article台灣白海豚終於有家了 歷時12年調查 「重要棲息環境」公告上路
歷經6年預告、農業委員會及海洋委員前後接棒,不斷溝通協調,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在昨天公告,今(9月1日)正式上路。公告面積廣達763平方公里,範圍包括苗栗、台中、彰化、雲林等四直轄市、縣(市)海域,打破台灣最大重要棲息面積以及跨越最多縣市紀錄。 從此,在此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內的土地利用及建設,須以白海豚及海洋生態為念,不得破壞其原有生態功能。 讓牠安居台灣沿岸 漁民認同是關鍵...
View Article人類活動因疫減少 中華白海豚現身香港
香港有好一段時間沒看到的中華白海豚,最近頻頻現身在大嶼山海域。原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來回香港和澳門之間的高速渡輪停駛,噪音減少,海豚也回來。科學家波特表示,「自從這區渡輪停駛後,已經四、五、六年沒見過的海豚,又回到香港棲息地。」印太洋駝海豚又稱中華白海豚,台灣俗稱媽祖魚。過去幾年因為往返香港澳門的快速渡輪眾多,大嶼山水域繁忙,中華白海豚幾近絕跡。現在因疫情渡輪停駛,噪音減少有利海豚生活。長期研究該水...
View Article【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守護海洋永續指標 台灣白海豚
牠們常在春季三、四月出沒,晨昏之際,三五成群於平靜的西部海面穿梭,時而露出灰黑或粉白色的身體,好像在嬉戲般悠游。 「看,那裡有白海豬!」白海豬,也就是台灣白海豚,是生活在台灣西部近海的特有亞種。牠們與沿近海作業的漁民共享漁場和棲地,由於數量稀少,漁民見到時也感到相當驚喜。有些漁民稱白海豚為「媽祖魚」,因牠們經常在三月媽祖誕辰時出現,坊間也流傳著白海豚保護漁民避開鯊魚、守護漁民的傳說,宛若媽祖的化身。...
View Article郭佳雯/呼籲政府儘速公開彰化台電離岸風場打樁監測資料
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坐落於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外海,第一階段屬於示範風場,架設兩部離岸風力發電機組,於2017年開始運轉,第二階段設置20部機組,於2019年正式商轉。這座風場在執行打樁工程時,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發現開發商未依環評承諾派出足量船隻以及足量鯨豚觀察員,之後環保署依「環評法」處以150萬元罰鍰之懲處處分。台灣第一座示範風場成了不良示範風場,第二座示範風場「...
View Article【通霄電廠二期改建】台電挑戰自供天然氣 海底管線穿越白海豚棲地惹議
編按:2019年我國燃氣發電佔比正式超越燃煤,宣告「氣主煤從」的時代來臨。為持續提高天然氣發電量,台電位於苗栗的通霄發電廠正進行二期改建計畫,上月30日首次進行環評初審。卻接連因空污、白海豚棲息環境等重要議題卡關。 苗栗通霄電廠已完成第一期3部機組的更新改建計畫,第二期則規劃在舊4、5號兩座機組拆除後,再新建5座燃氣機組,裝置容量可增加近一倍,補足2030年以後的用電缺口。...
View Article《23.97的海洋哲思課》在西海岸偶遇台灣白海豚:1/66的幸運與憂傷
計畫期間我每個月會到彰化一趟,觀察彰濱環境與生態,也參加許多次彰濱生態活動。幾次活動中,算是幸運,共有三次看見花蓮海域沒有的台灣白海豚。 其中兩次是搭船在海上遇見,另一次是意外在岸邊看見。...
View Article2020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
編按:歲末年終,我們即將告別2020年,迎向2021年。在台灣,2020年度代表字是「疫」;美國的韋氏辭典公司年度代表字為「大流行」(pandemic);英國柯林斯字典則是「封鎖」(lockdown)。 一整年全球幾乎都籠罩在疫病之中,而疫病的發生就與環境破壞息息相關。同時,面對地球今年有可能再創高溫紀錄,亞洲各國也紛紛宣布了碳中和目標,更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議題。...
View Article調查白海豚 空拍監測助建檔
海保署為掌握白海豚族群動態現況並進行個體辨識,去年從新北市淡水河海域到台南將軍漁港,沿10公尺水深線畫設調查穿越線,共執行19航次海上調查,有效目擊白海豚18群次,32隻白海豚,其中5群次是白海豚育幼群,驚喜萬分。海保署嘗試使用無人機空拍技術輔助調查白海豚族群動態。海保署提供海保署表示,白海豚棲息在台灣西部海岸緊鄰陸地的水域,主要活動範圍是在水深30公尺內、離岸不超過6公里的海域和河口。去年4月及7...
View Article「白海豚真的不會轉彎」 控訴12年保育一場空 環團監院陳情
「別再無限度開發海洋了,白海豚真的不會轉彎。」台灣白海豚保育推動12年,族群數量卻不斷減少,不見止跌回升,環保團體今天(8日)重回現場,前往監察院陳情,指出12年間諸多開發案與保育衝突的荒謬,列舉行政機關違失,要求監察院展開調查。 12年前的今天 環團行政院前替白海豚陳情...
View Article大彰化東南風場環差五度卡關 環委批減噪量只參考一篇文獻「把台灣當實驗」
沃旭能源「大彰化離岸風場」2018年通過環評,開發單位在2020年5月提出環差,預計變更西南、東南風場的風機與離岸變電站基礎,以及海床防淘刷保護工設置面積。西南風場7日在 環評大會 闖關成功 ,東南風場卻在8日歷經第五次初審會議後,被要求2月底補正再審。 環委直指開發單位僅參考一篇文獻來決定水下噪音的控制量,「把台灣當作試驗風場」...
View Article允能風場遭罰40萬 環署科技執法遠端監控 揪出鯨豚觀察船提早離開
離岸風場施工 違反環評承諾, 至今已累計兩起裁罰。 環保署昨(19日)說明第二起違規裁罰案件, 雲林允能風場因在2020年打樁期間,鯨豚觀察船提前離開,遭罰40萬元。上一起首例裁罰,則是苗栗海洋風電因未派遣足夠數量的鯨豚觀察船隻,遭罰150萬元。 今年將有四風場動工 環署緊盯業者落實環評承諾 離岸風電進入密集施工期,除了去(2020)年未完工的 三個風場( 台電離岸一期、海能、允能),...
View Article允能風場提前布設海纜案 審查前夕業者自主撤回
雲林外海的允能風場原定去年10月應完成海纜布設,卻因工程延宕提出環差申請,擬推翻「11月~3月不施工」的環評承諾,要提早於候鳥過境季節的2月於潮間帶布設海纜。 該案於8日第一次初審就遭專案小組「不同意變更」予以駁回,原定要於今(27日)環評大會確認決議。不過,允能26日表示,為減少行政資源浪費,主動撤銷該案,並表示「會在既有的環評框架下盡全力達成工程目標。」 海象不佳、疫情影響...
View Article減噪優於環評承諾 沃旭大彰化東南風場環差初審通過
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風場, 預計變更風機與離岸變電站基礎、海床防淘刷保護工設置面積等,於去(2020)年5月提出環差報告,昨(8日)進行第六次專案小組會議,建議修正通過。...
View Article大彰化東南風場環差過關 沃旭:力拼2022年完工
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風場於去(2020)年5月 提出環差報告,由於該案距離中華白海豚棲地範圍僅約30公里,因此環委特別要求施工 減噪程度,經 六次初審會議後,今(10日)環評大會成功過關。 沃旭能源總經理汪欣潔表示,...
View Article台中港擴建二階環評初審卡關 環團:白海豚必經之地、迷航必死無疑
為穩定天然氣供應, 台灣港務公司及台電預計於台中港外港區,擴建天然氣第五接收站及外廓防波堤。由於此案將填海造陸約160公頃,且位於白海豚重要棲地範圍,2018年環評大會 決議 需進行二階環評,昨(31日)進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環委指出,開發單位「避重就輕」,未針對白海豚保育提出具體對策,要求開發單位確保施工、營運期間避免白海豚進入船池,「要有合理的作為,才能讓牠轉彎」。環團則提出證據,有...
View Article《水獺與朋友們記得的事》一直轉彎——台灣白海豚
我們不是海洋的旅行者,而是棲息在海岸周邊的居民,在近海與河口巡弋,守護海岸的和諧穩定,有時也向路過船隻展示我們雪白的身體,讓他們的出航回航都有被神明守護的感覺。十年前我們犧牲眾多的族民,才換來了一片濕地的長存,人啊!這塊土地不能只靠我們,因為我們已經所剩無幾,力氣耗盡。...
View Article海岸災害防治區首例 海精光電場完成海審會小組初審
新加坡商美歐亞能源(Maiora)計畫在彰化縣大城鄉、濁水溪出海口興建一93公頃的海精光電場,也是國內首座位於一級海岸防護計畫區「災害防治區」的光電場開發案,今(26日)進入內政部海岸管理審議會(海審會)審查。...
View Article台電承諾加強白海豚監測 通霄電廠二期改建通過環評
環保署今(28日)環評大會通過通霄電廠二期改建計畫。本案是台電首度計畫自行鋪設天然氣海底管線,不過由於輸氣海管上岸處碰上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因此會議上環評委員格外關注當地白海豚生態影響,台電公司對此做出承諾,會加強鯨豚的監測工作,每年滾動式檢討,也會降低施工期間噪音、空氣品質影響。 台電興建5座燃氣機組 「NO x 年平均4ppm以下」通過初審...
View Article【修復.台灣】線上攝影展
文:葉人豪(環境資訊中心記者);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編按:呼應 2021 國際地球日主題──「修復地球(RESTORE OUR EARTH)」,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從「視」開始,展開21天線上攝影展。...
View Article